中藥調理|#13|中醫只能長期調養嗎?

關於中醫的迷思有很多,其中一個迷思就是吃中藥需要吃很久,今天就來聊聊中醫到底是不是就只能長期調養?

關於中醫的迷思有很多,吃中藥需要吃很久就是其中一個,今天就來聊聊中醫到底是不是就只能長期調理?

很多人認為中醫就是需要長期調理,但你知道其實依照疾病的輕重緩急,中醫其實也能迅速拔除病痛。以下舉幾個被吐痰困擾很久,看中醫之後病情明顯減緩的例子。

1.	病患A因感冒咳嗽吐痰兩週,肺部X光無異常,轉而看中醫,因為非常怕就這樣一直吐痰、咳嗽或是轉成大病,因此詢問能否吃水藥;但所長看病程兩週其實不算長,建議先吃健保藥粉一週,如果改善幅度不大再考慮水藥,畢竟最近中藥材很貴。一週後回診,說痰已經完全沒有,症狀只剩偶爾會咳兩聲。因此對中醫信心大增,便想開始治療其他的問題。

2.	病患B晨起吐痰已經五年,被病患C因打免疫抑制劑後吐痰五年的病患介紹過來。病患B每週回診回饋都是痰一週比一週少。後來他們又介紹一位病患D鼻塞、流鼻涕五年的患者過來。(不知道怎麼剛好都是五年)

由以上案例可知,病程短的疾病如果病患願意配合忌口,中藥也能讓疾病迅速恢復;但如果病程以年為單位,就要有調理幾個月的準備。

所長是個臉皮薄的醫生,如果病患吃了和病程比相對久的藥,我會覺得自己醫術不精,並不會覺得中醫就是要調養很久很久,所以看診前都會仔細閱讀今天要看病例(如果有預約會方便所長幫你擬定治療計畫),思考一下治療計畫,如果好得差不多,就要準備開收尾調養的處方了,讓你早點畢業。

所長最近在最喜歡的podcast聽到否決中醫療效的言論,雖然這樣的言論在網路上很多,但從喜歡的節目上聽到還是特別在意。
他們的原話:「就跟你們感冒去看中醫的原理一樣啊,就是感冒到後期最後沒有辦法才去看中醫,然後就好了,只是剛好最後一個方法。」這個論點是感冒的病程剛好結束,無法證明是中醫具有療效,當然無法排除這個可能性;但感冒初期就看中醫的民眾也越來越多,真的不應該這樣否決中醫。

疫情期間無論是確診新冠肺炎或是後遺症被中醫治癒的病例非常多,導致目前許多人只要感冒都會第一時間來看中醫,民眾對中醫療效的信任度確比以往提升很多。難過之餘所長也只能努力提升醫術,讓更多的患者把中醫的好宣揚出去。

#高雄中醫 #苓雅中醫 #埋線減重 #中醫美容 #中醫內科調理 #中醫婦科調理 #中醫兒科調理 #美顏針

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儲存加分享給在意的親人朋友。有掛號建檔過的朋友尚未加入line notify,趕緊加入電子衛教單不漏接,https://gptcm.tw/GPNET/LINE_Notify/ClinicLine?CID=BRTCM

若手機加入有問題請參考官網最新消息的置頂貼文有教學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