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有人吃很多還是太瘦?有人吃很少卻不瘦?
許多人為了體態煩惱:易瘦體質的人想增重卻怎麼吃都不胖;易胖體質的人想減重卻總是瘦不下來。這些現象,往往來自於「飲食心態的偏差」以及「食物選擇的陷阱」。
易瘦體質:飲食心態與增重方法
易瘦體質的人常覺得「我已經吃很多了」,但實際上總攝取量仍不足。研究顯示,與食慾有關的瘦素(Leptin)訊號可能偏弱,導致食量不足。增重關鍵不在於亂吃高熱量,而是「有計畫的定量進食」。
👉 三個實用方法:
- 控制變量法:逐步增加總攝取量,例如先多一根香蕉,再慢慢增加飯量、蛋白質。
- 一拳測量法:以拳頭大小作為主食與瘦肉基準,避免攝取不足。
- 定時定量法:設鬧鐘提醒,讓吃飯成為固定任務。
中醫《素問》提到:「五味令脾,脾主運化。」這提醒我們,易瘦體質想要成功增重,必須強健脾胃,營養才能被真正吸收。
易胖體質:飲食陷阱與減重方法
易胖體質的人常說:「我已經吃很少了。」但卻忽略了飲食中的隱藏陷阱。
常見陷阱包括:
- 無意識進食:邊看手機邊吃,攝取量被低估。
- 油脂陷阱:火鍋五花肉、寬油炒青菜、帶皮肉類,脂肪驚人。
- 含糖飲料與果汁:高 GI 與果糖,最容易造成內臟脂肪。
- 酒精:熱量高,且干擾代謝,使其他營養更易轉為脂肪。
研究指出,肥胖者常伴隨「瘦素阻抗」,導致飽足感下降 (NIH),這就是為什麼「覺得自己吃不多卻變胖」的原因。
易瘦體質 vs. 易胖體質
體質類型 | 常見問題 | 飲食陷阱 | 改善方法 |
---|---|---|---|
易瘦體質 | 食量不足、吃不胖、吸收差 | 誤以為吃很多,實際熱量不足 | 控制變量法逐步加餐、一拳測量法、定時定量進食,顧好脾胃 |
易胖體質 | 吃很少卻變胖、代謝慢 | 無意識進食、油脂陷阱、含糖飲料、酒精 | 避開高熱量陷阱、規律運動、增加蛋白質、重量訓練提升代謝 |
增肌是共同解方
無論是易瘦體質還是易胖體質,想要改善體態,最有效的方式就是——增肌訓練(NIH)。
- 對於易瘦體質:幫助把多攝取的熱量轉化為肌肉,而不是囤積脂肪。
- 對於易胖體質:提高基礎代謝率,即使休息時也能消耗更多能量。
正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言:「飲食有節,則氣血足。」飲食控制是基礎,但唯有結合運動,才能讓體態與健康真正回到平衡。
👉 延伸閱讀:為什麼吃一樣的食物,體重卻不再下降?
小結:體質不同,策略不同
「吃很多卻不胖」與「吃很少卻不瘦」的背後,反映的是體質差異與飲食習慣問題。
- 易瘦體質:要顧好脾胃,增加營養吸收與總攝取量。
- 易胖體質:要避開飲食陷阱,提升基礎代謝。
而兩者的共同解方,就是透過重量訓練來增肌,讓代謝與體態都能回到健康狀態。
常見問題 FAQ
Q1:易瘦體質怎麼吃才會胖?
A:建議循序漸進增加熱量,多吃易吸收的溫熱食物,並搭配重量訓練,避免只囤積脂肪。
Q2:易胖體質是不是少吃就能瘦?
A:不一定。若掉入油脂、飲料陷阱,熱量仍然超標。應注重食物選擇與運動,提升代謝才是關鍵。
Q3:中醫減重和一般節食差在哪裡?
A:中醫強調「調體質」,從脾胃、代謝與情緒入手,幫助恢復能量平衡,避免極端節食造成復胖。